耄耋之年壮心不已,倾心为民老当益壮 本刊专访健康中国工程组委会主任兼秘书长严晓蒸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状肺炎打乱了本应早点报道一个值得颂扬的老人。农历腊月廿六有幸结识80多岁的健康中国工程组委会主任兼秘书长严晓蒸。谁知近3个月却不再碰面,只得依靠手机来彼此沟通,现成文刊出,也算是表达对严先生的敬意。
回首往事,岁月痕迹依稀在前
严晓蒸先生,他是农工党中央社会服务部原部长,80多岁的老人精神矍铄,思维异常敏捷。谈话是从回忆父亲开始的。他说“父亲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22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还经常在我们面前闪现,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的思想品格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强信念,为追求直理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时刻都在激励着我们,他生前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一直铭刻在我们心中。
在访谈中,严晓蒸清晰的记得,1949年1月25日随父亲从河北省西柏坡进京,父亲参加了和平接收北平的工作,亲历了北平的和平解放,解放军进城仪式,并在1949年10月1日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大会,是北京市首任研究主任。父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的贡献对严晓蒸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他说,在我们上中学时,父亲经常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要学习马列主义,多看马、恩、列、斯、毛著作,从小要有革命的志向,要热爱我们的祖国。 他说他的少年时代正值辛亥革命前后,那时我们的祖父已是陕西省同盟会的领导人之一,他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和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对父亲影响很大,使他萌发了革命的志愿,17岁就背井离乡去了北平。父亲受“五四运动”的影响,1919年秋到上海联系赴法勤工俭学,1920年参加由陈独秀、李汉俊(后来的中共一大代表)等领导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起筹划工作。不久又在陈独秀和李汉俊的倡议资助下,和李启汉(首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长)党办了一所劳工半日学校,宣传进步思想,后又筹建了印刷工人工会等。1921年初,父亲经哈尔滨赴苏联学习未果,1922年又回到北平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並和李大钊在一个党支部。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有这样的家庭背景,他自己人生道路自然也不平凡。为百姓谋幸福是他朴素的也是最高的追求。他创办了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並先后与卫生部医政、基妇司合作在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提出要在农村合作医疗中增加政府投入的建议,为新农合的推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还创办了中国健康扶贫工程,2018末,他又创办了健康中国工程並任管理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也是必然。
目标设定,矢志不渝付诸实施
严晓蒸,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分配到冶金部建设研究总院。80年代初,主持创办了冶金部在京院所第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京冶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期间,为冶金系统钢铁、有色企业培养了第
一批计算机应用人员。还参与了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的筹建工作。
1988年,中央统战部和农工民主党中央,在让严晓蒸继承父业为统战事业做贡献的动员下,严晓蒸来到了农工民主党,先后任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部长。期间,参与了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创办的贵州毕节试验区的工作,改革试验区得到时任总书记胡锦涛的支持与肯定,对贵州的脱贫事业做出了贡献。民主党派没有钱,因此,严晓蒸提出了“智力支边扶贫”的理念。并帮助贵州的大方县提前两年脱贫(当时的脱贫标准)。因
工作出色,并实现了预期目标,他于1999年获得了国务院授与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1994年到1996年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国家“明令基金会一个不批”的情况下,在时仼总书记江泽民等中央领导的亲自批示下,严晓蒸创办了第一个关注农民健康为主的“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任法人代表兼秘书长,理事长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担任。该基金会是建国以来民主党派创办的第一个基金会,突破了有关规定。其后两年多,严晓蒸先后与卫生部医政司、基妇司合作,对全国十几个乡镇开展促进“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由基金会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就得到了提高,否则,单靠农民合作互助形式,农村合作医疗很难实现。为此,他又提出了农村合作医疗中,应增加国家的投入并成为投入主体。为日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八亿农民的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2年,严晓蒸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推出“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部老部长钱信忠任主任,严晓蒸担任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我们国家开展了几十年扶贫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严晓蒸认为是疾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导致贫困的诸多因素中,它占到了60%的比重。它是主要矛盾,因此,严晓蒸提出了“健康扶贫”的理念,进而推出“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认同。中央统战部、卫生部、农工民主党、文化部、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等十几个部委及相关单位都是“中国健康扶贫工程”的支持单位,并在几十个地级市设立“中国健康扶贫工程联络处”,推出了一批健康扶贫项目,使广大农民受益。经过十五年的努力,因病致贫的比重已由60%下降到43%。去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把“健康扶贫工程”列入国家精
准扶贫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级政府认真抓好这项工作。
从2014年开始,经过几年的调研和奋斗,严晓蒸又推出了“健康中国工程”
此工程点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为主办单位。
“健康中国工程”的宗旨是:从源头抓起,把住“食品安全”和“病从口入”的第一道关口,让百姓少受以致不再受到农药、化肥给我们身体带来的伤害,让他们能吃到绿色、安全放心的粮食、蔬菜、水果以及以它们为原料的各种食品,同时在医疗、保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一些新的探索,促进人们的健康,为实
现“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在健康中国工程中,严晓蒸担任“健康中国工程”组委会主任兼秘书
长,又在一个新的领域开拓前进。
大江南北,留下奋斗的足迹
光阴似箭,人生的大半就这样匆忙而过。但是,他真不甘心,他觉得人生不应碌碌无为,而应有所作为。由于工作的需要,已过而立之年的严晓蒸开始在民主党派做党务工作,工作的重点是智力支边扶贫,这给他提供了服务于国家、服务于政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机会。再加上农工民主党60%以上的人都是医药卫生界的知识分子,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大量调查、走访及深入了解,贫困地区老百姓的健康状况和农村落后的卫生状况使他感触颇深,也使他渐渐意识到健康的重要与生命的可贵,他真心想为那些因贫困而遭受疾病困扰却无钱医治的人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农工民主党和卫生部联系较多,所以在工作中,卫生部提出农工民主党能否成立一个基金会,以协助卫生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做一些有益于国家、政府、社会及人民的事情。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经过长达两年零八个月筹备,由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办,卫生部业务主管的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于1996年12月30日成立了。所谓初级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它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一个导致人民健康逐步改善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一有限的目标,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继续和发展,它将为全世界人民在其整个一生实现并能获得最高健康水平创造条件。在我国,近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以初级卫生保健为“龙头”的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创
建一个舞台,唤起对健康的关爱。
据调查,在导致贫困的诸多因素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到50%左右,个别地区达到70%。有关部门统计,30%以上患有疾病的人,因没钱而不能及时就医;60%以上有病应该住院治疗的人,因贫困而住不起医院。虽然中国政府为发展初级卫生保健事业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中国尚属发展中国家,国力有限,政府的投入与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贫困地区,三级医疗网不存在了,新型合作医疗正在试点,农民看病没有保障,农民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民的脱贫与致富,更影
响到小康社会的建设。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成立之后,严晓蒸秘书长及基金会的所有成员都想为
社会做一些拾遗补缺的工作,为百姓做一些排扰解难的事情。
2001年,党中央召开扶贫会议,把扶贫工作推进到2010年。受“希望工程”的启发,严晓蒸秘书长最终把健康和扶贫两个热点问题结合在一起,推出了健康扶
贫工程,并提出了“健康是根”的理念。
在严晓蒸秘书长看来,健康与扶贫不仅是中国关注的问题,也是世界关注的问题。健康问题不解决,其他都是侈谈。为此,他还举了个例子:由于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或者患脑瘫、或者是弱智,生活不能自理,健康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何谈受教育呢?说一千道一万,健康是本钱,是身体的本钱,是工作的本钱,是生活的本钱。所以他提出了“健康是根”的理念,从宣传到理解,从重视到推广,唤起人们对健康的珍视,对生命的热爱,以促进经济事业的发展。给生命一份珍
爱。
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并组织的“中国健康扶贫工程”于2002年2月正式启动,其随后推出的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对推动中国城乡尤其是农村贫穷
地区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自2003年4月“手牵手学生健康扶贫活动”在深圳进行试点以来,社会反响强烈。每个学生只要向贫困山区的孩子捐献100元人民币,他就能得到10万元的健康保障,还能让贫困地区的一位小朋友也获得一份健康保障。在深圳,已经有19所中小学校的6000多名学生和广东省河源市贫困山区的学生们结成对子,成为手牵手的健康伙伴。
这个项目对实现学生的大病医疗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健康扶贫工程”资助全国上消化道疾病普查县(市)170多个,涉及12个省,受检人口达2000多万,捐助普查药具价值上亿元;资助全国10多个县(市)、120家农村基层医院建立消化专科,举办了21世纪初级卫生保健论坛和中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论坛;举办了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乡镇卫生
院专科技术人员培训班,对定点医院资助物资等。
到目前为止,“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已成功启动推广了近十个项目:最早启动的配合卫生部推出的十年百项科技成果中的一项;结合富春江国际山水节,推出首届“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爱心大使的颁奖与健康普查;开展“战胜乙肝、甩掉乙肝大国的帽子”全国性乙肝普查及防治工作;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发行金穗健康卡,使持卡人享有看病、就医、买药等优惠;通过定点医院的设置,为
更多的百姓提供优惠看病的机会,推广学生重症救助项目……
对此,严晓蒸秘书长无比自豪地说:中国健康扶贫工程推出两年来,在不断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理念,即“健康是根”;开展项目遵守八字方针,即“利国、利民、健康、多赢”;扶持、资助坚持三个一点的原则,即“基金会支持一点、政府配套一点、单位或个人出一点”。根据上述精神,我们为社会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影响和收益扩大,得到了政府及老百姓的认可。这是
我们最大的欣慰。中国公益事业早晚会与国际接轨。在严晓蒸秘书长看来,中国的公益事业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前进的路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他从没有动摇过对公益事业的坚信与热爱。他相信,或早或晚,中国的公益事业都会与国际接轨,都会成为造福民众的事业。作为中国健康扶贫工程的具体实施者,他每天都工作在爱的漩涡中,灵魂得到洗礼的同时,内心也得到了净化。在他看来,中国健康扶贫工程之所以能够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自律很重要,监督很重要,拥有一颗爱心更重要。在全球经济市场化的今天,中国的公益事业必须与市场结合,以公益事业的名义,做高级乞丐的路是走不通的。
砥砺前行,耄耋之年壮心不已
为了严格管理与监督,中国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提出了“利国、利民、健康、多赢”的八字方针。“利国”就是我们所有项目的策划实施与推广都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符合大的方向和社会的需求;“利民”就是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对老百姓有着切实的好处,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健康”是我们所有项目及活动的目的,直接或间接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促进健康事业的发展;“多赢”就是说这个项目的启动是多方面受益,从广义上讲要形成多赢的局面,从政府到社会,从国家到个人,从企事业单位到普通老百姓,形成一个真情互动,爱心传递的多赢局面。只有全民皆参与,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子孙后代的事业才能长久地、持续不断地、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我们所有的项目、活动、策划、实施、普及与推广都严格地遵循着这“八字”方针。这个“八字”方针既是我们所有项目合法性、持续性的保证,也是最终得到政府、社会及老百姓认可的强有力的保证。
严秘书长颇感欣慰地说:“健康与扶贫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的事业,也是世界的事业。我们的健康扶贫事业不仅要在国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些健康扶贫项目还要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奉献中华民族的爱心。
文/本刊记者 刘建全